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引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抓住成都制造业发展机遇,找准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做强产业优势,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基于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未来十年,我市将围绕“量质并举”,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含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产业,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找准主攻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中西部带动力的产业“航母编队”,绘就定位精准、主业突出、梯次推进、高端集群的“成都制造”全景图。
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总体规划下,我市将按照“应用主导、重点突破”思路,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应用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倍增升级的新兴力量。
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把握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围绕我市制造业发展需要和现代生活需求,突出市场应用主导,加快培育发展以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为重点的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精密机械领域,重点开发应用于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轻工、冶金等产业的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开发高档数控系统、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针对离散型工业的需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培育发展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针对流程工业的需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智能成套装备和生产线;针对民生产业的需要,定向开发推广具有溯源等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积极开发医用护理、家居娱乐等服务机器人;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业耕整种植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
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建成中西部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
提升工业投资水平。围绕“做大成都底盘”的重大任务,瞄准重点产业中高端环节,加强投资促进,提高投资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在增量中调结构,进一步发挥投资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做大工业总量能级。到2025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万亿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资促进方式,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瞄准新兴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聚焦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按照成链发展的思路,加快招引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强项目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2.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聚焦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投资,完善促建机制,集中力量促进开工、加快建设、竣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领域重大产业化项目率先实现量产达产。加强技术改造扶持力度,滚动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促进项目增产增效。强化节能、环保、亩均产出等指标约束,完善区域差异化项目准入标准体系,着力控制低水平投资。
3.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重点领域大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以奖代补等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
节选自:成都制造2025规划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