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4-26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86-21-20557000/86-21-22068388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与媒体
新闻与媒体

2021成都新局—— 破局“双循环”

分享:

新年的阳光打在脸上,历史又掀开新的篇章。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随着“新的篇章”开启,新的时代轴线徐徐拉开。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这是成都推进“十四五”的最大逻辑,也是成都未来五年的最大愿景。


城市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城市的发展也和人的发展一样,把握运势极为重要。全面践行新理念,是成都把握机遇的根本逻辑;把城市战略深度契合进国家战略,是成都把握机遇的基本方法论;积极融入新格局,则是成都把机遇变现的最大场景。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成都将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2021成都新局”深度系列,为您一一“解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成都而言,可谓“十四五”时期的首要“关键词”——在新发展格局中率先突破、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不仅蕴含着新局之下城市、企业、个人的大把机遇,更决定着成都能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进一步争先进位。

走过“十三五”,成都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巨大跨越,“三步走”目标已成功实现第一步。


“十四五”时期,成都已定下“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新目标。


↑天府立交


看清时与势,辨明危与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全省主干城市,成都在供给层次、枢纽位势和消费能级等方面无疑具备独特优势。


过去几年,成都已经接连完成西部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转型。一手加密国际班列往返抵达频率,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成都的通道建设不断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而其供给层次、消费能级的独特优势,又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循环。


背后是一盘更大的棋局:双循环不会孤立发展,而将是个融会贯通全国的大市场,中国西部恰好需要这么一个“枢纽点”——成都,正站在风口上。


若用“善弈者”眼光看,这也是成都撕掉“西部城市”标签,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机遇。


“枢纽点”顺势变成“机遇点”。


再看双循环之于成都,带来的不仅是物畅其流的繁荣,更塑造出全球经济链、产业链合作的新格局。


↑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


站全球之高,看时代之远。


开启新一轮五年,成都以“双循环”破局,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目标,清晰可见。


重塑供给层次:从西部,到全球

内生性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创新成为最强动能


2020年12月30日,当人们忙着辞旧迎新之时,成都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金牛区。这是该研究院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设分院,入驻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等多种类型。预计到2025年,该院从业人员将超过2000人,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而相比产值,成都更为看重的,是随着这一“科研国家队”的落地,势必将引入更多高端研发、生产、试验和服务资源,吸引更多高精尖科研技术人才集聚。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分论的首要章节,即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的供给能力,构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为主平台、高品质科创空间多点支撑的创新供给网络。


↑成都超算中心示意图


其核心要旨,正是要通过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成都在新格局中的供给层次。


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47位,高于经济排位和综合竞争力排位,是典型的创新型城市。而作为四川省委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始终扭住的“牛鼻子”之一,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旨在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上至国家战略,下至地方政策都有明确支持。


“形成‘第四极’来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引领作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重要背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


辐射西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成都各类要素的供给逻辑。尤其是科技创新,要“跳出成都”找需求,适应新阶段的定位,打造枢纽城市和平台城市。


↑成都科学城


“在开局之年,成都将与重庆、绵阳等地,一同策划对上争取布局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并筹划共建共享大科学装置。”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说。下一个五年,成都既成为内陆地区需要一个强大的“节点”,也将获得需要内陆地区资源要素的全力支持。


而要进一步跳出西部,意味着成都必须以开放作为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跃升的最大变量,实现后发超越。


↑钟书阁融创茂店


资料显示,2018年,成都本地供给首次高于本地需求1557.9亿元,2019年贸易顺差达到782.8亿元,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9成以上。成都经济循环的互动范围和流通速率已经打破地理边界,进入下一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只有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才能在全球网络连接中实现全球资源要素配置。


2020年11月,成都首次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题召开全市性高规格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世界服务经济优选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是“微笑曲线”的高利润环节,被业内视为能使制造业“点石成金”的领域。剑指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正是要适应成都新阶段的定位,打造枢纽城市和平台城市。


↑市民在绿道中游玩骑行


对于未来,成都用创新构筑想象力。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认为,成都要前瞻布局量子互联网、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实现原创技术引领性突破,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成都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也表示,“十四五”期间,成都工业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三项工作,指向三个关键词——构建“产业新体系”、建设“未来新工厂”、打造“世界办公室”。


对成都而言,科技创新将增强人才要素吸引力,打造多要素汇集的协同应用场景,巩固提升创新创业资源优势、人才获取成本优势、宜业宜居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国际人才枢纽。


↑成都秋日胜景


下一个五年,一个更加共享的成都正在形成,成都的不再只是“成都的”,将由辐射西部到经略全球。


转变枢纽位势:从通道,到市场

高水平开放为双循环聚势

开放成为最大变量


“成都可以通过增加密度、布局网络,替代泰国曼谷等现行的洲际货运枢纽。”2020年11月,在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企业家座谈会上,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戴尔(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耀华提出建议,成都应大力促进航空物流的发展,建设匹配成渝“第四极”经济地位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去分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机场的一杯羹。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融入新发展格局,成都还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吗?答案不容置疑。对于成都而言,不仅是要确立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的地位,更是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


事实上,过去被视为成都“劣势”的地理位置,而今已成为新格局下的成都机遇——向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开放前沿。近年来,成都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其在中西部资源要素上的集枢地位已经形成——2019年,成都全社会总周转量达到575.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276.1亿人公里,存款总量和财富管理能力位居内陆城市第5位。


在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枢纽建设继续成为重中之重——建设亚蓉欧航空枢纽、陆海新通道枢纽,畅通“欧盟—成渝—日韩”和“成渝—东盟”开放通道,发展数智化物流打造现代供应链……其目标,都是加快形成多维互联的流通体系、确认成都的枢纽位势。


“区域性、专业性的节点城市会出现,构成了未来全球城市的新特质。”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认为,加上陆权、空权的地位提升,交通方式变革带来城市区位的重大变化,内陆腹地转为开放前沿。这是成都希望晋升全球城市要把握的重要机遇。


↑成都太古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王彦庆也对成都寄予厚望。他表示,成都应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大循环双循环通道网络,培育差异能级的枢纽城市。


通道打通了,然后呢?从地理位置上看,成渝地区处在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粤港澳两极都能够有效联动,另一方面,成都作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依靠中欧班列链接欧盟和东盟,因而,在国际经济循环中也同样是重要节点。


↑2020年8月26日,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量在全国率先突破6000列。


实际上,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空运受阻,但中欧班列仍然保持了高频次开行,上半年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6%,四川也因此成为2020年一季度中国十大外贸省份中,进出口份额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省份。


加之天府国际机场2021年即将落成,成都将成为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空运能力的提升,将帮助成渝经济圈在高附加值产品的转运上,拥有更强的比较优势。


由此,成都将构筑起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杜进有表示,未来成都可以围绕产业供应链、消费供应链体系建设,招引培育一批集成国际采购、全球配送、跨境分销等功能的高能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匹配数个供应链龙头平台的“一产一链”新体系及一个供应链龙头平台集成多个专业细分领域中小平台的“一主多点”新格局。


↑四川天府新区紫光天府智慧之环


可以想见,在“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必然将大力支持成渝地区进一步强化作为向西向南开放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的功能,支持成渝地区带动整个西部内陆地区深化高水平开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外开放力度将持续加大,瞄准西向和南向市场不容改变,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将更加健全,从而进一步拓宽外资企业发展空间、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


从通道延伸到市场供给,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一座城市的更新,也是时代大势留给成都的重要“窗口期”。


提升消费能级:从市场,到生态

“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

消费成为最大潜力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把目光看向了成都。2020年最后一个月,Jetro在成都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日本酒品鉴•推介•洽谈会。


洽谈会透露出日本企业对成都的青睐:拥有知名清酒品牌“獭祭”代理权的尚清禾,已注册了成都尚清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三井物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了成都事务所,目前该公司代理的部分清酒品牌已经进入成都伊藤洋华堂、伊势丹以及成都部分餐厅。


“日本企业对成都的关心和了解的愿望很高。”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都事务所所长田中一诚说,中国的西部市场对日企充满吸引力,而在他们看来,成都是进入中国西南市场的重要一站。


这场洽谈会,是观察新发展格局下成都消费能级提升的一道窗口。


↑望平街美食一条街“香香巷”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格局的基础。在他看来,“成都这样的城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对拥有“生活城市”金字招牌的成都而言,如何用好中国近三成人口的整个西南地区,也是其所肩负的责任与面临的机遇。过去几年,成都连续6年稳居全国零售第四城,奢侈和轻奢品牌城市偏好度居全国第三,消费引领比较优势更加凸显。


尤其是2017年以来,成都以“场景”营造为核心,促进新消费创新应用,实现商业价值、公共空间和品质生活的互促共进,让这座生活城市的消费能级进一步提升。


↑春熙路文创市集


2020年12月22日,成都十部门再次联合出台《成都市关于持续创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场景营造、企业创生、生态塑造3个方面,推出16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清晰勾勒出对于新消费发展的成都逻辑——着力促进新消费创新供给,形成一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典范,推动城市成为消费新场景试验田、消费新业态策源地、消费新模式先行区、消费新生态“培育场”。


显然,成都不希望只是新消费的“发生地”, 还要成为新消费产品的供给地。通过重构城市“生产—消费”“场景—服务”产业链条,不仅将全面提升消费能级,还将形成以服务业开放带动消费结构优化、引领经济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天府芙蓉园


此次成都市委全会上提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背后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成都发挥生活城市禀赋特质、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


回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以品质体验为导向的消费中心”,“全面推动场景营造、业态创新和品牌集聚”,“壮大绿色消费、数字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兴消费”,“积极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品消费链和商业集群”,这些关键词,勾勒出成都在新格局下消费进阶升级的清晰思路。


而这,或许也是日本清酒“组团”来蓉的一大秘密。



来源: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