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4-26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86-21-20557000/86-21-22068388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与媒体
新闻与媒体

代表委员说|乘势而上,成都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分享:

3月8日下午,在今年两会的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用一组组数据亮出了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并畅谈未来发展:面向“十四五”,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争取达到8%左右;科技界4300多位科研人员投身抗疫攻关,17个疫苗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其中7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4个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


着眼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突破?成都工业展为大家介绍介绍:

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在西部设立更多的基础科学中心、创造更多从“0”到“1”的硬核科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代表委员们,谈成都如何乘势而上,让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代表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

111.JPG

希望在西部设立更多的基础科学中心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短板。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带来的提案就是涉及建立更多的基础科学中心以及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李言荣在提案中提到,希望“十四五”期间,国家在西部尽快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科学中心和多学科交叉基础创新中心,尤其是在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设立一批有特色的基础科学中心、基础研究的大装置,以及基础人才的培养基地。


李言荣说,近年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主要还是填补空白的多、验证性的多,开山架桥挖井的少,解决眼前问题和跟踪的多,真正关注十年以后我国成为科技强国后能引领世界的重大原创成果的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在全国尤其在西部布局建设一批基础科学中心,特别是要尽快建设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创新中心和跨学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西部地区本身有比较好的从事基础研究的基础和生态。”他解释说,大家知道,西部地区的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在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就在四川、重庆、西安等布局建设了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四川有高校120多所、陕西也超过100所,同时西部地区人杰地灵,比如受川大数学的影响,成都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生态,目前在国际数学界被公认为具有引领性的、天赋异禀的“黄金一代”中就有不少人都出自于成都的四、七、九中;再比如,兰州的化学基础很扎实,尤其是兰州大学的有机化学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基础化学人才;还比如西安有着很好的力学基础,像西安交大、西工大等的力学就有着独特的优势等等。


“西部地区有着从事基础研究的良好氛围。相对来说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西部的经济和商业氛围要弱一些,应用学科的发展也要滞后一些,这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来说,可能产生的诱惑还会少一些、落差也会小一些。”李言荣认为,尤其是受到“西迁精神”和“三线建设精神”的影响,西部科技人员普遍勤劳朴实、韧性好韧劲强,有理想主义情怀甚至献身精神,崇尚科学、崇拜科学家的传统在一个个家庭中扎下了根,所以西部科研人员容易安静下来、沉下心来坐十年冷板凳搞基础研究。


此外,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应用研究的任务相对来说少一些,科研力量更容易有组织地集中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在李言荣看来,西部地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一般说来也要慢一些,这种张弛有度、豁达从容的宽松氛围是“从0到1”原创的重要土壤,有利于人的自由思考、自由探索的天性释放,一般说来太紧张、压力太大的地方是很难出得了原创性基础成果的,所以西部城市比如成都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

2222.JPG

创造更多“从0到1”的硬核科技

实现创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国内外对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人才待遇。”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重点提到了他所关注的人才待遇问题。


他认为,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成果为国家发展注入更大力量。不仅是培育人才需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高校开展高水平科研必需的大型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以及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管理都需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我建议,除了科研项目开支的直接成本外,国家要加大对学校科研设施建设等间接成本的支持力度,让学校有能力集中更好的资源和更多的财力来支持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


“当前,成都正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更多‘从0到1’的硬核科技,实现创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曾勇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才能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聚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都正在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同时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等,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设施、交叉前沿平台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这些都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天府新区商会会长王麒

3333.JPG

在成都科学城,打造更多抢占制高点的川版“国之重器”

“建议支持成都科学城加快布局,建设天府实验室。”作为天府新区商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王麒说,这是她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家实验室是国际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是辐射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王麒说,中央统筹谋划布局,在现有的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首批8个国家实验室,目前已先期挂牌组建合肥、鹏城、张江、昌平4个国家实验室。


在王麒看来,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已成为成都市科技创新资源密度最高、增速最快的新高地和原始创新的主阵地、主战场。“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成都科学城已经形成科技基础良好、创新业态显现、创新活力迸发的态势。”


王麒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科学城已统筹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11个,精准落地科技创新基地15个,建成投运成都超算中心。引聚国家级科研院所3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

王麒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等国家部委院所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


“一方面,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推动国家实验室集中布局成都科学城,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助力提升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和科技水平。”


另一方面,王麒还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优先在成都科学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大科学工程。比如,支持数千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超高速低真空磁浮交通及动模研究平台等布局成都科学城,并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更多抢占制高点的川版“国之重器”,建设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此外,王麒还提到建议支持在四川天府新区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加快完善西部地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引领西部构建起区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协同网络。”王麒说,这将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动力源。


来源:成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