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家有部署,四川有响应。刚刚闭幕的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作出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扮演着重要性角色,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一招”。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四川省经信部门在政策、措施和资金上多点发力:大力推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巩固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成效显著。
深耕光伏产业15年,通威集团在技术上已是行业翘楚,其以“渔光一体”为核心的光伏电站目前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年清洁电力发电量超过20亿度。白鹤滩首批水电机组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于7月1日投产发电,其左岸8台100万千瓦机组,是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自此,世界水电正式被带入“百万单机时代”,这也成为中国继高铁后,在国际市场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到装备制造的自主研发;从企业积极行动,到政府大力扶持,技术引领创新之光闪耀。
剑指建成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四川正以技术创新为笔,系统性谋划、清单式推进,积极探索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争当清洁能源“碳”路先锋,奋力书写“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答卷。
向“绿”而行
技术创新,企业争当“碳”路先锋
11月1日,成都。
搭载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VM60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19台氢能公交车,在成都正式投运。公交“氢”装上线,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低碳出行方式。
公司副总经理吕红艳透露,定制公交搭载的VM60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是由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系统核心重要零部件均实现了国产化,系统集成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司能具备这样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孵化助力。
作为东方电气集团的顶层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出多家高科技公司。在智能制造、储能、综合智慧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与环保等方面超前开展自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技术成果,并在氢燃料电池客车发动机系统、数字化工厂、特种机器人、多能互补、自主煤气化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工程应用业绩。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自主技术创新,是东方电气集团探索清洁能源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
锚定“双碳”目标,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深耕新能源和环保领域,建有超细银粉、硬碳材料等中试生产线,积极开展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危废等离子热处理,工业废水、废气综合治理等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并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如今,东方电气集团对水、火、核、气、风和光等主导产品均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新换代,并把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踏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化研发之路”,开发出高性能膜电极、电堆、系统等系列氢燃料电池产品和制氢加氢等关键设备,已为构建完善的氢能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四川,提早布局清洁能源产业,争当“低碳先锋”的,不只是东方电气。
11月2日,通威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启动生产运行。其中启动的1千吨电子级高纯晶硅项目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纯度高达99.999999999%,远高于光伏产业所用太阳能级多晶硅99.9999%纯度。此项目的启动,不仅标志着永祥多晶硅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还意味着我国在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上实现巨大突破,一举破解了国内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
高纯度产品的背后,是永祥持续加大技术创新,这也是其一路“升级打怪”获胜的法宝。
为提高高纯晶硅产品质量,永祥对电子级多晶硅制造工艺中的核心装备研发、电子级多晶硅还原配套系统工艺开发、过程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开发及装备开发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形成一条电子级多晶硅装置。
经过多年研发投入,永祥股份现拥有专利200余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多晶硅技术,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节能标准化示范,先后获得国家级节能标准化试点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四川省示范工业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节能减排先锋企业、中国绿色企业管理奖等荣誉称号。2021年4 月 30 日,永祥收到来自 SBTi 官方的承认,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全球倡议。
永祥只是通威勇当“零碳先锋”的一个生动的例子。近十年来,通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于全球首创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渔、电、环保”三丰收。在实现“双碳”的过程中,通威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和建立“渔光一体”基地,优质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企业,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完整产业链条,并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向“新”提升
平台助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扶持。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相关的政策支持,研发成果出来后,企业会有奖励与补贴,这对企业积极创新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东方电气吕红艳说。
“今年有好几个新政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鼓励企业沉下心来搞技术创新与研发。”通威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了解到,为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创新主体地位,四川省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等工作,也为提升清洁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持续的助力。
政府积极打造创新平台,使技术创新的成果“活”起来,促进产业发展向“新”提升。
目前,四川省正在加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2016年启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围绕国家布局的36个重点建设领域和“5+1”现代产业重点领域,现已认定四川省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超高清视频、空天动力、钒钛新材料、智能卫星互联网、玄武岩材料制造、光电互连、高品质高温合金等1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还发布了四川省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过程中的41个重点领域,并试点采取“揭榜制”,先期开展揭榜攻关工作,对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联合体揭榜单位,纳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范围。
不仅是加大对制造业创新建设的力度,四川省也在推进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中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共79家。其中,国家级35家,居西部第一。
此外,在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方面,四川省截至目前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33家,超额完成“十三五”工业发展指标任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9家,居全国第7,西部第一。全省有18个市(州)已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全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100家以上,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梯队。
随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完善,四川省清洁能源企业不断提高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获得的尖端技术成果也得以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进一步护航四川省清洁能源产业纵深发展。
“以后高海拔、多山地、大温差的地方,氢能源公交车都能安全行驶。”吕红艳说,今年1月底,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批高原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式交付装车,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拓展出新的应用场景,也为助力西昌市打造西部氢能旅游高地、创建凉山州生态旅游“氢州”踏出坚实一步。
如今,东方电气集团也正在携手凉山州加大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开发,加快成果转化进度,协同打造“成凉绿色氢路”。
而作为四川首个“渔光一体”设施化养殖示范基地,通威西昌渔光一体项目做到“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健康水产品。”将光伏能源技术的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到“光伏+渔业+旅游”的经营模式中,有效带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提升四川新能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川省以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新能源各环节打造一批关键技术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资源型共性平台。
风从海上来,潮起正扬帆。
以奋进者的姿态、以领跑者的风范,四川正认真贯彻落实“双碳”的目标使命,致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生动诠释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