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工业领域的竞争态势加剧,工业自动化成为各国企业走向产业链高端的必由之路。而在结束不久的2023工博会上,国内一批新技术企业顺势崛起,向市场推出了最新的研发成果和新品,尤其是微型伺服器领域,在国内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30%的机遇下,新的“搅局者”向海外的龙头企业发起挑战,并加速开拓国内及海外两个市场。
“制造业自动化不断掀起热潮,伴随产业升级,设备加工精度要求提升,伺服系统进入市场成长期。中国伺服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2022年市场规模约达180亿元,并且未来年均增速仍然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全球微型伺服市场的规模达到千亿元,我们也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客户。”10月9日,上海相石智能(ISMC)创始人兼总经理张龙飞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作为工业自动化三大零部件之一的微型伺服器市场一直呈现着“三分天下”的金字塔结构,即以以色列Elmo、美国Copley Controls、德国西门子等欧美系占据顶端大约30%市场份额;以安川、松下、三菱等日资龙头占据中间近35%的市场份额;另有35%的低端市场份额则由国产品牌占据。
在受访中,张龙飞透露,由于工业领域国产替代化趋势这几年异军突起,未来微型伺服器市场国产化率有望突破50%,而ISMC本身占据着该赛道国产品牌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更多的优秀国内行业企业正逐步往中端靠近,并冲击高端市场。
迭代加速下赛道企业向上“挤”
近年来,“卡脖子”一词成为制约我国工业领域尤其是高精尖技术突破的敏感词,海外龙头供应商的技术封锁逼迫国内企业不得不加速自主研发的进程,而在微型伺服细分市场,同样也是如此。
在张龙飞看来,所谓的“卡脖子”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工业供应链安全问题,尤其是自2020年开始表现得尤为突出,供应链安全影响要从小和大两个层面来解读,“小安全”是指影响企业自身的供应链安全,“大安全”是指影响整个行业甚至国家工业基础的安全。
“先看国内企业自身的供应链安全,我们从2020年开始在某些关键进口芯片交付环节被折磨,三年内几乎处于断货状态,现货市场价格甚至暴涨10倍以上。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供应链安全是影响企业营运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避免断货只能高价囤货占用大量现金。作为企业自身而言,我们希望国产芯片能在关键芯片部分逐渐缩小差距,实现中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张龙飞坦言。
而对于“大安全”,张龙飞同样认为,我国先进制造产业的供应链生态隐忧同样不容忽视。高端精密工业设备中的系统及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关键核心部件被卡脖子现象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产业进一步升级的掣肘。
“简单的电子元件,比如阻容感、晶振等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一些比较难的中高端芯片,比如我们控制器上的一些关键芯片,MCU芯片、以太网芯片、高速ADC、电源芯片等还很难找到合适的国产替代方案。从技术力量角度来看,我认为依靠我们国产芯片的力量是有机会做出来,但迄今为止却没有看到合适的国产芯片方案。究其原因,可能还是芯片团队在产品调研定义、市场定位时不够精准,对下游细分行业的需求痛点不够敏感,导致确定的行业需求无法被满足。我希望国产芯片设计团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和痛点,调用研发力量来解决客户的问题,做出真正的中高端芯片,而不是停留在同质低端竞争状态。作为高端微型伺服驱动器厂商,我们也乐意分享微型伺服领域前沿方向的规格需求,携手国产供应链生态伙伴,上下游同心协力合作,实现真正健康的供应链安全。”张龙飞称。
事实上,记者也了解到,ISMC作为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上海本土高新企业,在六年时间里已经向市场推出了5个系列的微型伺服产品,其第一款Diamond钻石系列,以其微小的尺寸、功率密度大和性能好在行业内小有口碑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而第二款Ruby红宝石系列则面向多轴高度集成场景;第三款Amber系列可以满足客户的二次开发需求,端子根据客户需要灵活分布,方便客户走线;第四款Sapphire系列,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交流伺服,适合恶劣的现场工况环境;第五款磁悬浮系统FTS驱动器,即柔性传输系统则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发布。
“我们还有三款产品在研发中,待研发完成后会陆续发布。虽然我们是在国内创业,但我们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专家服务等方面坚持走国际化路线,我们的品牌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在国内外都通过了认证。”张龙飞透露。
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7%,主要得益于协作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的生产规模扩大。然而,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趋于成熟和稳定,相关零部件市场的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步放缓。总体来看,从2022到202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市场预计将以8.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该市场规模统计中包含用于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伺服驱动、精密减速器、编码器和传感器、末端夹具、机器视觉硬件以及机器人控制器和示教器。
协作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的生产
推动零部件市场的增长
协作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产量增速最高
协作机器人的易用性特点广受市场欢迎,此外,工业生产中人机协同工作的场景越来越普遍,因此,过去的两年中,工业领域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迅速增加,在未来五年预测期内,预计协作机器人将持续引领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其中,大负载的协作机器人预计产量增速更高,并与传统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形成竞争。
在五大机器人类型中,SCARA机器人的产量预计将以第二高的增速增长。尽管自2021年以来,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持续不景气,影响了SCARA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但来自锂电池制造和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大幅度弥补了半导体和3C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与协作机器人类似,SCARA机器人也正在向更大的负载方向发展,以满足电池制造行业对更高效率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用于协作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的零部件销售额预计增速最高,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分别为25.1%和9.0%。相比之下,在五种机器人类型中,Delta机器人零部件市场规模增速预计最为缓慢,我们预计其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6.9%。
在各类零部件中,力/力矩传感器以及谐波减速器市场将尤其受益于协作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根据Interact Analysis的研究,2022年,力/力矩传感器35%的销售额来自协作机器人领域,预计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54%。谐波减速器目前更是应用在超过95%的协作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的关节上。然而,随着这两种类型机器人朝着更大负载方向发展,RV减速器的渗透率将逐渐提高。比如,负载大于20kg的SCARA机器人一般需要使用RV减速器以满足刚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机器人零部件的价格将持续下降
2022年,受供应链中断、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全球各主要地区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平均价格普遍上涨。厂商侧公布的涨价幅度在5%~7%左右,但由于不断有新的供应商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以及机器人生产规模扩大,零部件采购量提高带来的规模效应,整体零部件市场的平均真实售价涨幅不大。
随着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减小,我们预计从2023年开始,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下降趋势将加速。平均而言, 2024到2027年,预计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平均售价将以每年约1%的幅度下降。在报告涉及的所有零部件类型中,我们预计减速器的价格将下降最明显,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其他零部件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及价格承压明显的谐波减速器出货量不断增加,拉低机器人减速器售价的平均水平。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平均价格预计将下降
非标集成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零部件供应商对机械设备制造商(OEM)自制的非标机器人市场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类非标机器人一般为OEM外采零部件自制,用于集成在其设备中,完成特定的操作步骤。与传统机器人本体商(如“四大家族”)代表的标准品市场不同,对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来说,非标集成机器人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充满潜在商机,主要是因为设备OEM在零部件选择方面往往比传统机器人本体商更加灵活。例如,非标集成机器人的伺服系统通常采用来自工业自动化厂商的通用产品,而不是本体商要求的为机器人定制的电机和驱动器。因此,非标机器人的供应链比标准品机器人更加开放,可以说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反观传统机器人零部件市场,超过一半的电机和驱动器是由机器人本体商自己供应的,因此尽管市场整体规模很大,但外部零部件供应商很难从中获得份额。
同时,市场对非标集成机器人的需求也已经引起关注,并有望迅速增长。与机械设备集成的机器人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灵活设计的机器人运动方式、便于与设备统一控制,以及更简单的操作,这些都吸引着设备OEM投入对该类机器人的研发生产。目前,我们观察到,市面上大部分的非标机器人主要被集成于包装机械中,但渗透率仍然很低。随着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设备厂商了解到自制非标机器人的优势,我们认为这一市场的增长前景对机器人零部件厂商来说将非常可观。
Interact Analysis《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报告中讨论的工业机器人和零部件涵盖范围为标准品机器人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非标集成机器人在传统市场的份额预计会不断增加,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这一市场的发展。
来源:Interac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