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购经理指数4月(PMI)发布
日前,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4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4月的相关数据主要体现了以下4个特点:
01 一是复工复产持续推进。
02 二是大中小型企业均保持复苏态势。
03 三是需求恢复弱于生产。
04 四是进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4月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其实也反映出全球市场需求放缓的现状。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海外需求萎缩构成较大冲击
眼下疫情肆虐全球,全球确诊病例突破490万,多国普遍停工。受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影响,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面临订单缺少问题,将对制造业PMI构成较大冲击。4月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分别为50.2%、33.5%、43.9%,分别比上月下降1.8、12.9和4.5个百分点。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外需持续疲软,势必将给中国出口和就业带来一定冲击。预计全球疫情大流行下,外需对国内总需求的拖累短期难以改善,我国需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
扩大内需将成为政策重心
随着国内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当前国内企业复产率已达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截至4月9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7.2%,3月 工业生产接近上年同期水平。但受限于出口订单的减少或取消,以及受海外疫情防控的影响,出口需求将继续拖累制造业生产。预计海外疫情对需求的拖累将持续存在,因此未来政策重心将从复工复产转向扩内需。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强调加快“新基建”进度,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特高压、 城际高速 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势必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5G基站建设数量将达到500万座,带动全产业链相关投资 预计超5万亿元。特高压方面,根据国家电网数据,到2025年总投资规模预计为5000亿元,并带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相关投资总共超1.2亿元。
再来看看人工智能方面,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将带动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进步,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4000亿元,机器视觉等传感器及AI带来云平台、数据服务、OS新增投资规模将超1200亿元。与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息息相关的工业互联网方面,预计2025年会带动相关投资超万亿元。从长期来看,新基建将成为经济复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供应链 “去全球化” 趋势或为中国高新科技领域带来机遇
麦肯锡在3月底就新冠疫情给出的洞察分析认为,世界经济预计会受到-8%~-13%的冲击。毕马威等机构指出疫情对产业链形成了极大冲击。并推测,长远来看,疫情将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与重构,提高产业链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来源:CPBWorldTradeMonitor/毕马威分析
这意味着,为了降低风险和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产业链供应商的布局可能变得不再“全球化”,地区分布将更加多元。
未来,相信部分美国的制造业可能会考虑迁出中国。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另一方面,来自白宫的政治压力也对企业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不想冒被总统点名的风险。
来源:Twitter,侵删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技术公司,目前受益于在其企业周边地区形成的密集子部件供应商网络来达到效率最大化。然而,随着类似的零部件生产商网络在 越南、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地陆续建立起来,对中国构成了一定威胁。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富士康,已经着手将产能迁往印度和越南。
但小编认为,工厂和产能的搬迁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是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数量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受过教育的技术熟练工,并且基本都具备勤劳、守纪律、易于管理的特点。其劳动力的总体综合素质,远胜于泰国、越南、印度等国。
不过经历过此次全球性危机之后,所有人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解会更为深刻。未来全球化脚步放缓、甚至倒退,对中国来说,填补自身诸如半导体、芯片、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链短板,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便显得尤为关键。从长期看,部分产业回迁将在客观上让出市场空间,有利于中国企业补充替代,进而向产业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工业“航空母舰”助力行业发展
作为亚洲自动化行业的领跑者, IAS将紧跟产业发展新趋势,充分展现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并在促进产业经济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推动着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变革,助力我国填补半导体、芯片、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产业链短板。
图源:电子发烧友网,侵删
疫情之下,“危中有机”。在政府强力推动经济复苏,企业亟需重点发展国内贸易的前提下,今年中国工博会融合“线上线下”,加大采购企业组团,积极为 创造一个 保质保量的优势平台做准备。而那些在经历大浪淘沙后、强者恒强的优质企业,也正摩拳擦掌、意在疫情后期向市场展现自己强势的竞争实力。
不可否认,线上的展会、会议因为此次疫情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展会最核心的价值,不是现场的展品,不是主办方提供的服务,不是所使用的技术, 而是人。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会本质是将全行业的专业人士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聚集在一起,这样人们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产生高效的交流,从而会产生很多商 机、碰撞出许多火花。这个在线上难以实现。
对于展商而言,疫情之后参加行业大展,是企业获取订单、打开局面,并向外界证明自身的最佳途径。对于观众而言,疫情之后,没有什么可以比参观一个全面、高质量的专业展会更具参考价值。
参考文章
1. 新一代经济学人:美日企业要撤出中国市场?我笑出了猪叫声
2. 金融界:财信研究评4月PMI数据
3.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0年4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4. 控制工程网:疫情之后的供应链“去全球化”趋势似乎已不可避免